摘 要:购物、搭车、吃饭……“嘟”一声便完成交易,“八达通”可说是香港目前最常用的小额支付电子货币。但随着“手机钱包”出现,市民的支付习惯可能随之变更,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竞争,手机支付更将成为大趋势。
购物、搭车、吃饭……“嘟”一声便完成交易,“八达通”可说是香港目前最常用的小额支付电子货币。但随着“手机钱包”出现,市民的支付习惯可能随之变更,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竞争,手机支付更将成为大趋势。
近一年多以来,香港多家银行相继推出手机钱包服务,用户只需拥有近场通讯功能(NFC)的手机,并下载相关应用程序和输入信用卡数据,便能在配有相关感应器的商户直接以手机付款购物。至于八达通,继2月份与淘宝携手推出网上付款服务后,本月初又宣布将于今年内推出“个人对个人”(P2P)支付服务,可见香港的小额电子支付服务越趋便捷,相关机构都希望在这市场占一席位。
“随着手机的中央处理器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安全性也提高了不少,所以银行或一些有处理支付的公司,对手机支付越来越有信心,我觉得这一定是趋势。”香港城市大学电脑科学系副教授王石表示。
专门研究电子货币和电子贸易的王石表示,香港的手机钱包仍属于起步阶段,现在主要做信用卡支付,以后还有很多发展空间,例如现在一部手机只是跟一张信用卡挂钩,将来应该可支持多张信用卡,还有P2P服务、资金调动等,为用家带来更多方便。
八达通积极扩展各种支付服务,相信与市场竞争有关。王石认为,以八达通和淘宝的合作为例,反映八达通想将自己的市场扩展至在线电子交易,而这一市场以往一直是信用卡的天下。然而,交易过程中需要涉及八达通卡和设有NFC技术的手机,才能完成交易,这方面较手机钱包逊色。
八达通能否保持在小额支付市场的地位,其即将推出的P2P支付服务的使用情况也许会成为关键。据介绍,八达通的P2P服务可让用户之间互相转账,运作模式将类似智能手机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式,目的是要使八达通的使用层面更广阔灵活。
谈到安全问题,王石说,手机钱包在香港仍然是比较新的概念,大家都比较重视安全性,尤其不时发生手机被抢或丢失,加上现在市民换手机频率颇高,旧手机资料的处理,以及新手机的运作等方面都要考虑。不过,八达通和手机钱包的存款金额均有上限,大约几百至1000港元左右,这能减少用户的风险和银行或服务提供者的责任。
另外,王石认为,虽然香港市民已习惯使用电子钱包作小额支付,但要完全取代传统货币则未必能于短期内做到,主要是传统货币的匿名性是电子货币无法做到的。除了比特币具匿名效果外,其余绝大多数形式的电子货币交易在网上全都能追踪,而在香港常见的电子钱包基本上都是与信用卡挂钩,账目一目了然。对于普通客户来说,隐私是很重要的。
据了解,香港在电子钱包的普及度方面较欧美甚至内地落后,至于何时能追上,王石认为,香港始终是小城市,市场不是很大,不一定要在本地确立一个支付渠道,反而如何跟邻近地区产生互动和融入大市场,比起自己独立创造更重要。
“一个城市是很有限的,不论在资源、市场大小等,都无法跟内地等比较。倒不如,更有效的,是(研究)如何在两地之间多做一些合作,例如淘宝开始接受八达通、信用卡,香港在这些方面可以怎样配合,这样的考虑更有效。”他说,现在香港的银行已踏出第一步,做了一些支付应用程式,接下来可考虑利用这些程式跟阿里云等邻近地区的公司多做一些合作,让用家更便捷使用这些移动支付方式,可望带来更好的效果。